7月10日上午,福建文艺评论工作站(77779193永利)揭牌仪式在泉州校区庄为煊报告厅顺利举行。会后,与会各方开展了“新质文艺与新质生产力”学术会谈。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石华鹏、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桂茹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刘润坤应邀出席。会谈由福建省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与77779193永利联合主办,永利副教授田文兵主持,我院师生参与本次会谈。
讲座现场
在本次会谈中,三位老师都对“新质文艺与新质生产力”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石华鹏老师首先指出,当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人们会寻找一些新的概念来描述或者概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化特征——比如当今时代,严肃文学坚守的艺术在资本化和市场化风起云涌的文学市场产生了很多不适。随后,他表达了自己对于新质小说的理解。他认为新质小说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质小说应对于读者产生新的刺激;二是新质小说应是轻逸的;三是新质小说应该为人类重大的精神问题进行发言;四是新质小说的语言应是有活力的。同时石华鹏老师在最后总结道,新质文学会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中选择出中间道路,兼顾文学的市场性和艺术性。
石华鹏老师
刘桂茹老师首先假定网络文艺为当前新质文艺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类型,从而在文学评论方面对新质文艺的如何看待问题进行了思考。她认为,面对新的文艺形态,实现批评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在场”。其次,刘桂茹老师对于网文出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她指出,网文出海看似繁盛,但其背后技术的支持往往易被忽视,她表示,若网文要成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兴起的标签,那么网文出海的技术优势并不能等于技术至上,并指出相关弊端:一方面,导致技术赋权和技术依赖的悖反;另一方面,导致内容原创与数据库模型的矛盾。最后,刘桂茹老师表达了对于网文出海未来发展的展望。她认为网文出海应在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继续的同时,融入个体化的创新和生命体验于技术治理体系中,对于中华文化形象的海外展现,网文出海也应进行确切的思考。
刘桂茹老师
刘润坤老师围绕“在新质生产力语境之下艺术和科技的关系问题”这一主题,提出了三个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她指出,相比之前具有一定的套路和模式,现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已有了极大的丰富性和随机性这一事实,引发了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已取代人的创作。刘润坤老师还针对NFT这一领域,举了相关例子以解释这一领域中艺术品的价值从物理世界转到数字世界的现象,这一与传统艺术的相悖引发了第二个问题——是否要再思考艺术本体是什么,艺术的价值存于何处又从何而来。随后,她举例抖音算法的推荐与隐藏引出第三个问题——在艺术欣赏接受的角度,算法是否接管人,然后指挥人去按照它的审美去创作。
刘润坤老师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刘润坤老师对艺术和科技的关系表达了以下观点:在新与旧方面,艺术不应一味的求新,而是要追根溯源;在快与慢方面,对于效率和审美的关系,在部分审美反效率而复制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下,艺术的重点还是在于人——她指出,新质文艺应看见传统、看见人。
会议最后,石华鹏老师、刘桂茹老师与刘润坤老师对于同学们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与探讨,探讨了在新媒介强调下艺术归宿的可能性、故事与网文以及文学语言的活力的具体实现,使同学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提问环节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老师杨可对三位老师进行了回应,也围绕主题在艺术的个人创作上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他认为,文艺的本质是美好的记忆与美好的人。这让同学们对于新质文艺与新质生产力之间联系和新质文艺的价值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了解。
杨可老师